发布:2022-11-10 01:44:34 关注:39078次
一、单位简介
华中师范大学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汉市,坐落在武昌南湖之滨的桂子山上,占地面积120余万平方米,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教师教育“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和“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简介参见:http://www.ccnu.edu.cn/hdgk/xxjj.htm
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以下简称“学部”)于2020年5月30日在全国高校中率先成立,学部部长由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夏立新教授兼任,是学校建设“学科特区”、实行综合改革的试点单位。
学部以建成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交叉学科创新高地,全面支撑学校教师教育改革创新为建设定位,以“服务需求、凸显高峰、融合创新、协同发展”为建设思路,以建设“人工智能+教育”集成攻关大平台、构建“人工智能+教育”复合型高水平人才培养模式、打造“未来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人工智能与教师教育创新服务改革示范基地为重点任务,致力于建设“人工智能+教育”领域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学部由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华中师范大学伍伦贡联合研究院、教师教育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深圳研究院等六个成建制单位,以及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湖北省信息化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省部共建)、湖北省教育信息化研究中心等三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共同组建成立,是学校直属的实体性教学科研机构,承担了科研集成攻关、高层次人才培养、教师高端培训、国际化合作交流等多项重要任务。
学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有组织与任务驱动的科研,不断取得新突破。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230余项,成功获批首个面向教育行业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获国家自科基金“教育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第一个重点项目且连续四年立项项目数位居全国第一。科研总经费达3亿元,通过承担科研项目、技术转让与市场推广等渠道获得4亿余元的直接经济效益。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164部,教师发表高水平论文近700篇,获批发明专利201项(其中国际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499项,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自动化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等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6项。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教育学一级学科获评a档。2022年,我校教育学入选新一轮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学部实施“内培外引”策略,将“人工智能+教育”集成攻关大平台作为教师成长的“摇篮”,面向学部、校内和全世界范围自主聘任承担教学、科研、技术、工程、服务等各项任务的创新型人才。目前,学部现有专兼职人员277人,其中专职教职工169人、兼职教授7人、合同聘用制人员108人;学术队伍中国家级、省部级人才14人。1人入选全国师德师风建设专家委员会,11人次入选教育部教指委、基础教育教学指导专委会,3人入选全国教育信息化专家组,10多个教师(团队)获湖北名师等荣誉。
学部详细简介参见:http://foaie.ccnu.edu.cn/xbgk/xbjj.htm
2022年,学部拟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项目博士后共19人,热忱欢迎海内外优秀学者加盟。
二、项目博士后岗位需求
2.1 教育学流动站招聘岗位
序号
一级学科
合作导师
学科方向
岗位数量
1
教育学
刘三女牙
信息化教育变革与创新
2
2
教育学
吴砥
信息化教育变革与创新
3
3
教育学
余新国
信息化教育变革与创新
1
4
教育学
刘清堂
信息化教育变革与创新
2
5
教育学
王继新
信息化教育变革与创新
1
6
教育学
陈靓影
信息化教育变革与创新
1
7
教育学
杜旭
信息化教育变革与创新
1
8
教育学
黄涛
信息化教育变革与创新
1
9
教育学
左明章
信息化教育变革与创新
1
2.2 心理学流动站招聘岗位
序号
一级学科
合作导师
学科方向
岗位数量
1
心理学
刘清堂
智慧学习与认知
2
2
心理学
吴砥
智慧学习与认知
3
3
心理学
陈靓影
智慧学习与认知
1
三、项目博士后招收政策
岗位基本要求
聘期
年度收入总和
其他福利待遇
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教师选留通道
1.年龄不超过35周岁;
2. 在海内外高校或科研院所已获得博士学位;
3.不得进入授予其博士学位单位的同一个一级学科流动站。
2-3年
≥18万/年
住房:博士后公寓/租房补贴
保障:社会保险+公积金
子女教育:入托入学
进站后可认定助理研究员资格,在站满2年后可委托学校评审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出站后可参加我校教师岗位竞聘
四、博士后合作导师简介
4.1 刘三女牙
刘三女牙,入选国家级和省部级人才计划项目,华中师范大学博雅学者,现任人工智能教育学部副部长兼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大数据、人工智能及教育技术,先后主持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科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各类项目;荣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 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高等教育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中国自动化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
个人主页:http://faculty.ccnu.edu.cn/2006983143
4.2 刘清堂
刘清堂,2005年7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系,获得工学博士学位;1998年9月起一直在华中师范大学工作,2006年9月破格评聘为教授。现为iso/iec jtc1 sc36会员、avs标准组织及全国信标委教育技术分技术委员会(celtsc)委员,acm会员;中国高等教育技术协会专家组专家,中国教育管理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动画、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入选省部级人才计划项目,华中师范大学桂子学者,华中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数字化学习、版权保护、知识挖掘与知识服务等方面研究;先后主持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项、国家863计划课题1项,以及国家发改委、省部级重点项目等10多项。研究成果“村镇教育资源配置与远程服务技术”湖北省科技厅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以第一或主要完成人获得湖北省、市级科技进步奖、教学成果奖3项;出版学术著作3部,获批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10余项,发表被sci、ei收录的影响论文50余篇。
个人主页:http://foaie.ccnu.edu.cn/info/1013/2713.htm
4.3 王继新
王继新,1984年6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并于同年在校电教中心工作,之后任中心副主任;1999年由校电教中心转至信息技术系任教。现为华中师范大学信息化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教育信息技术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数字化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主要贡献有:提出了非线性学习这一数字化时代的新的学习实践形态;开展信息化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实验与实践研究,结合区域发展特点与需要探索出了技术促进基础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多种模式。主持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科技司重大招标项目等多项重点重大科研项目,在《中国电化教育》等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近十部,三次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个人主页:http://foaie.ccnu.edu.cn/info/1099/2627.htm
4.4 余新国
余新国,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授、博士导师,兼任华师伍伦贡联合研究院院长。长期以来从事视频分析、计算机视觉、人机交互、多媒体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其研究成果获得国内外专家的广泛引用,比如其中一篇被引用了160多次。现已在国内外权威杂志和知名的国际会议上发表了论文80多篇,其中第一作者的论文有40多篇。获得了7项国际专利,两项国内专利。是ieee和acm senior member,担任国际著名杂志ieee transactions onmultimedia、ieee transactionson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video technology、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computer vision and imageunderstanding、journalof visual communication and image representation、pattern recognition、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等审稿人。担任多个国际会议的程序委员会成员。
个人主页:http://uowji.ccnu.edu.cn/info/1065/1112.htm
4.5 吴砥
吴砥,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常务副主任,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基地:湖北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兼任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专家组成员,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技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教学指导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教育技术分技术委员会(celtsc)副主任,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常务理事、未来教育专委会秘书长等。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与政策规划、教育信息化核心指标与绩效评估、师生信息素养监测与评估、教育信息化标准与应用。 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省部级重大项目等十余项项目。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3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奖2项、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等,获授权发明专利十余项。
个人主页:http://foaie.ccnu.edu.cn/info/1099/2416.htm
4.6 左明章
左明章,男,博士,1969年1月出生,湖北恩施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负责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华中师范大学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副主任,湖北省战略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建设”项目负责人,湖北省“信息化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实验区建设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是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教育信息化、数字媒体等。近年来主持与参与国家科支撑称计划项目“科技馆建设及展示展教关键技术研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育教学模式研究”、教育部科技委战略研究重大课题“教育科技促进教育创新与发展的战略研究”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在专业重点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著作3部,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奖励。
个人主页:http://foaie.ccnu.edu.cn/info/1099/2630.htm
4.7 陈靓影
陈靓影, 1996年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系,1998年硕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图像处理与人工智能研究所,随后于2001年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计算机工程系。2002至2010年,分别在新加坡科技工程有限公司研发部、法国国家信息与自动化研究所(简称inria,博士后)和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与英国爱丁堡大学信息学院从事研究与教学工作。自2011年人才引进华中师范大学,多年来在国内外科研基金的资助下,长期从事人工智能与特殊儿童教育交叉学科研究。主持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北省科技创新重大专项等课题20余项。在ieee tii、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英文专著2部。基于科研成果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10项,软著24项。
个人主页:http://nercel.ccnu.edu.cn/info/1072/3077.htm
4.8 杜旭
杜旭,2002年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系毕业获博士学位;2002年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访问学者,从事自适应动态数据网络缓存研究;2005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从事无线网络技术研究;2007年-2008年美国芝家哥大学博士后,从事分布式网络系统及应用研究。研究方向:智慧学习环境与移动学习、机器学习与教育大数据分析、分布式多媒体网络系统及应用、嵌入式系统及智能终端。社会服务:担任国际期刊information discovery and delivery客座主编,国际会议2018 icitl eda-ala主席,移动互联网教育产业联盟执行秘书长。
个人主页:http://foaie.ccnu.edu.cn/info/1099/2536.htm
4.9 黄涛
黄涛,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学习分析、认知诊断、精准教学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中移动研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十余项国家级项目,曾负责多项区域基础教育的智慧教育平台设计、研发与应用指导工作。研究成果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荣誉;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出版著作4部,申请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
个人主页:http://faculty.ccnu.edu.cn/2008980013
五、应聘方式
应聘者请将应聘材料的电子版发送至学部人力资源办公室邮箱:hr_foaie@mail.ccnu.edu.cn【 ;邮件主题请以“应聘人工智能教育学部+xxx合作导师+项目博士后 ”命名。
应聘材料:个人简历,包括近五年承担的科研项目、发表的论文(注明sci、ssci收录情况,期刊影响因子和论文他引次数等)、其他获奖成果清单。
六、联系方式
联系部门: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
通信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南湖综合楼7023室
邮编:430079
联系电话:罗老师 027-67863329
吴老师 027-67862859
电子邮箱:hr_foaie@mail.ccnu.edu.cn
学部网址:http://foaie.ccnu.edu.cn/
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
2022年9月19日
184
【1】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于,转载请必须注明,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是本着为求职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
其他教职工招聘